全國政協委員姜軍:建議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
東北新聞網、北斗融媒訊(記者田理)黨的十八大以來,國家連續實施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,推動學前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快速發展,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顯著提升,社會普遍關注的“入園難”“入園貴”問題有效緩解。但在國家全面放開“二孩”“三孩”政策的背景下,如何深度服務國家人口發展戰略,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,是新時期學前教育發展的新課題。
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期間,全國政協委員、民進遼寧省委會主委、遼寧省政協副主席姜軍帶來了《關于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》的提案。
姜軍認為,目前,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公辦幼兒園地區發展不平衡。限于歷史與經濟發展因素,財政對學前教育保障率低,部分地區公辦幼兒園數量、在園兒童數量占比低,公辦學前教育遠不能滿足百姓的需求,更多的家庭只得將孩子送到收費較高的民辦幼兒園,個別家庭特別是農村地區家庭,還有相當的比例選擇自己在家帶孩子。
同時,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相比,學前教育教師職業上升空間小,工資待遇差,工作壓力大,社會地位低,影響了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性。
幼兒園辦學條件和辦園質量城鄉之間、地區之間差異較大,一些幼兒園缺少基本的辦園設施和教學設備。即使同一地區,由于各幼兒園對國家課程標準的研究與落實的程度不一,導致部分幼兒園課程弱化、虛化,甚至偏離國家教育指導綱要,個別幼兒園借“幼小銜接”之名實行小學化教學問題嚴重。
此次提案中,姜軍提出四點建議:
要進一步加快學前教育立法工作進程
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%以上,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%以上,作為法定目標納入立法內容,依法保障地方學前教育投入以及依法興辦有質量的學前教育。
將學前教育逐步納入義務教育
在充分考慮我國國情和地方財政壓力的前提下,可優先從經濟發達地區開始,分階段、分地區地逐步開展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試點工作,制定出臺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法律法規。要參照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標準,建立幼兒教師工資標準,提高幼兒教師的薪資待遇。同時,要解決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的工資遠低于在編教師、同工不同酬的問題。
繼續推動公辦幼兒園新建擴建
要求各地區針對自身公辦幼兒園發展水平,結合城市更新、人口遷移、產業發展等地區因素,以50%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為底線目標,制定三年行動規劃,并納入各地區 “十四五”規劃。各級政府資金向邊遠、農村、經濟薄弱地區傾斜,支持其補齊普惠性資源短板。創新發展模式,通過土地出讓、稅收機制改革、聯合辦園等多種方式,支持國有大企業、機關事業單位興辦公辦幼兒園。通過政策調整,支持新建居民小區配套幼兒園舉辦公辦幼兒園。
加大對全國范圍內學前教育質量督導
將學前教育督導納入各級各地區政府教育督導。將學前教育投入、公辦幼兒園發展水平、學前教育教師工資待遇保障、依法依規辦園情況等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內容納入督導,進入地方政府履職考核,堅持不懈推動學前教育健康有序發展。